各位小伙伴不要看着封面图效果有着如此巨大的区别内心就打退堂鼓,觉得会很复杂。实际上,今天的推文可能是迄今为止所有推文中操作步骤最简单的一篇。
像封面图这种效果一般用PS做得居多,不过十一期间,我在某管上看到了国外一个Up主做的这种效果。今天,就把这种操作分享给大家。
首先选择一张图,例如下面这个猕猴桃:
插入PPT后,按Ctrl+D复制一份,并且左右分开放置:
选中右侧这张复制出来的图,选择“图片格式”标签页中第一个按钮:“删除背景”,如下所示:
右图中紫色的部分就是程序自动检测出来将要删除的部分。此时,点击工具栏中“选择要删除的区域”按钮,在猕猴桃右下角仍然不舍得走的背景的青色画一笔,告知程序画过一笔的这个区域我们也不想要了:
然后在右侧图片外任意区域点一下,就可看到抠图后的效果:
右边图已经被咱们“祸害”完了,现在转到左边,让它也在劫难逃。选中左边图后,选择“图片格式”标签页右侧的“裁剪”按钮,选择下拉菜单中“裁剪为形状”的“梯形”:
此时,左侧图变为这个样子:
再点击一次“裁剪”按钮(不要选“裁剪”二字下面的向下小箭头,而是直接点击按钮本身),按住下图中红框标注的调节杆,向下拉:
向下拉到合适的位置后,就把图片给裁剪了:
最后,再把右侧已经抠好图的猕猴桃向左挪动,覆盖住对应的部分即可:
好啦,整体步骤就是这些,大家都学“废”了吗?
那么,对于这种效果的原图,我们选择的标准主要有2条:
1、背景颜色和你要抠图的主体颜色差别越大越好,也就是对比越强烈越好。原因在于抠图的时候这种图片会很方便;
2、你要抠图的主体要完整。对于猕猴桃这张图,就是猕猴桃部分要完整,图中不能只显示它的一部分,像下图这种就不行:
OK,今天的推文就是这些内容啦,是不是很简单?我也给各位小伙伴提供一些额外的例子,大家可以试着练习一下:
给大家一个提示:这些例子可以对图片进行边框的设置,同时还应用了一些“三维旋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