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推动天地图由单一地理信息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新的平台该如何建设?此前,自然资源部组织10个省(区、市)开展了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建设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软件工具、工作机制等,为全面开展新平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我们将试点经验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省市县协同,在线“即采、即审、即发”
通过上述做法,浙江省地理信息要素更新到发布的时间从3~4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左右,实现了地理信息要素更新服务的提质增效。
在线联动更新工具
以变化驱动协同更新
部省统建一体化云基础设施,提高平台的业务应用支撑能力和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水平。
构建众包作业、横向融合、实时发布的更新体系
此外,山东省还构建了全省房屋数据语义化更新机制,极大提升了平台数据聚合人口经济信息的能力;研发了“在线配图、实时发布”的协同更新软件,构建了任务驱动的“自动配图、智能巡检、秒级发布”快速发布体系,解决了地图自动发布的难题。
据统计,2022年以来,平台累计收到9.2万条用户有奖纠错更新信息,其中采纳7.5万余条。众包更新模式成效明显,平台电子地图实现了每周更新一版。据初步测算,山东省利用众包更新每年节约财政资金500余万元。
山东“众包更新”作业模式
探索省市县多级协同数据更新
“在线同步更新”是指市县节点在本地区建设在线协同更新云数据库分库,常态化开展市级分库的更新,并及时同步到省级分库。目前,南京、徐州、常州、张家港、太仓5个城市作为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遴选试点,参与了市县级分库建设。其中,南京创新探索了天地图电子地图月度更新模式。“增量推送更新”是指本地区不建设云数据库分库的市县节点,通过“天地图·江苏”省市县联动更新管理系统向省级节点推送增量包数据,经省级节点质检合格后导入至省级云数据库。为督促市县节点落实落细天地图更新工作,江苏省将市县数据更新情况纳入天地图年度考核及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考核。
以“两直通”模式全省统筹在线协同更新
自主创新,研发“Uchecker优查系统”、“地名检查工具”软件、“增量提取程序”等工具软件,进一步提质增效。
建设在线协同更新云数据库
双网联动,确保技术路线安全。“天地图·北京”采取统筹一体化建设模式开展数据更新,数据融合与增量更新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在线协同的工作方式开展,提高国省联动效率。“天地图·北京”母库部署在政务网,开展数据整体更新、实时增量更新和质量检查工作;在线协同更新云数据库北京分库部署在互联网,包括增量数据和专题数据,与国家级主库在线联动。
离线更新与在线同步相结合
数据更新流程
研发使用离线质检、数据融合入库等辅助工具,合规、便捷、智能、高效地完成数据质检和协同更新,显著提高了数据质量和更新效率。
聚焦规划管控,探索自然资源专题发布模式
统筹安全与应用,丰富数据供给
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效果
湖南试点建设采用与数字政府建设、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紧密结合、分级实施的模式,将“天地图·湖南”自然资源专题频道打造成互联网版“一张图”,将政务外网发布的数据经过进一步梳理、征求意见、脱敏处理后,在天地图·湖南自然资源专题频道上进行发布。采用“专家咨询+宣传推广”的形式,进一步提升试点建设质量,扩大试点建设影响力。此外,服务集成发布采用“1+1”模式,即一条地图服务加一条数据服务的模式,满足社会公众对数据可视化及查询需求。
面向政务服务集成发布自然资源专题信息
江西省全方位推进试点建设工作,从资源目录管理、汇集、处理、更新、展示等方面着手,确立了多部门+多网络+多平台+多种展现形式的建设模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