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众灵魂深处编码》是刘立春老师写的编剧书,全书700页百万字,我将其整理拆解成每篇几百字的短文,供想学习的编剧参考。
认识域,编码自创术语,意思是“人的认识、经验等所知所感的总和形成的思维框架”。
用俗话说,认识域就是硬盘,人脑硬盘是思考分析判断输出思想的资料库。
这个硬盘,亦即认识域,和写剧本有什么关联吗?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验:
看到某篇文章觉得很感动,分享给朋友,他却无动于衷。或者看到某条新闻大为吃惊,朋友却觉得你少见多怪。
人与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接受事物的反应也会不同,令你感动的故事别人未必觉得感动。
我曾经教过几个朋友写剧本,由于彼此对电影、剧本、创作有着根本认识的不同,导致鸡同鸭讲,无法沟通,算了还是各用自己的方法写剧本吧。认识域就是这样从各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观众看电影的一切。
创作就是编剧与观众拔河的游戏。
编剧想把自己认为极好的故事输出给观众,想把观众拉进自己的认识域。同时还得考虑观众的硬盘与自己合不合拍,顺着观众的认识域说故事。
好难啊,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创作只是一味迎合观众的认识域,那这场拔河注定以失败告终。
引导观众,制造条件限缩他们的认识域,把观众框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合理世界,才是正确的做法。
上篇文章谈到的因果逻辑,就是操控观众认识域的方法之一。不懂因果原理的编剧,会以为观众认知的世界与自己无异,生硬的套弄情节,结果观众不明所以。
例如,如果一个霸道总裁或花心渣男莫名其妙爱上一个平凡女子,毫无缘由就为女主放弃一切,这种故事不可能圈住多数观众的认识域。
编剧必须给到足够原因——为什么渣男会成为渣男?以前是不是被伤害过?这位平凡女子击中了渣男什么软肋?还有什么原因能让总裁与渣男放弃其他姑娘?
因果逻辑不光能推进剧情,也能划定观众的认识域,在拔河中将观众拖进电影的世界。
《寻梦环游记》制定了一条“如果一个亡灵被活人世界完全遗忘,那他就会终极死亡彻底消失”的规则,以此框住观众,使观众为即将被遗忘的埃克托紧张不已,并被后来的重新记得所感动。
而且电影里是怎么做的呢?安排一个被遗忘的配角消失给观众看,具象强化终极死亡,提高观众被遗忘的恐惧。
类似的原理在《天下无贼》里也有,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路上宽厚的黎叔生气起来到底有多严重呢?电影安排黎叔折了四眼的手指,突如其来的惩罚令观众吃惊,才能明白那句黎叔很生气不是随便讲讲的。
操控观众的认识域,即是建立剧本的规则令观众服膺。这些规则与因果逻辑等等的细节,被编码称为支撑条件,全书第三部分就是在探讨支撑条件。当然,这又是一个原创术语[狗头]
先这样,点赞转发三连啦!
#编剧##剧本##我要上頭條#
发表评论